村网通总站 种庄村 474491.nync.com 欢迎您!
当春节的脚步越走越远,苏彭飞知道,是向袁叔道别的时候了。
苏彭飞是李寨镇苏楼村建档立卡贫困户,现在河南工程学院读大一。寒假里,他和往年一样租住在西城区打零工补贴生活;袁山水是市工商局驻李寨镇苏楼村扶贫工作队队长,苏彭飞和村里其他5名贫困大学生都喜欢称他为“袁叔”。
苏彭飞7个月时父亲就去世了,母亲外出打工了,现在,家里只有他一人,除了每年自家种地和打零工的几千元收入,最大的收入来自在苏州当清洁工的母亲,一年大概一万元。
今年春节,苏彭飞在家过了个久违的“温情年”——扶贫工作队拿出1000元,资助他的母亲彭美购买车票回家团聚。此前,彭美为了省几百元车费,已经整整3年没有回来了。对于苏彭飞来说,最好的过年方式就是与母亲团聚,因此,苏彭飞觉得,今年春节特别开心和温馨。一直坚强地走在坎坷求学路上的他,也深深感受到了扶贫工作队对贫困大学生的关心和关爱。
2016年,苏彭飞考上一所三本院校,可是他并不满意,想复读一年,因为三本院校学费高,家里拿不出来。但选择复读,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。
正在苏彭飞不知所措的时候,袁山水带领扶贫工作队队员们捐款2000元,解决了他一学期的生活费用,让他可以安心复读。苏彭飞说,自己永远不能忘记袁叔把钱给他的那一刻,脸上充满欣慰的笑容。那时,袁叔对他说:“彭飞,放心地上学吧,我们绝对不会让一名贫困学子因家庭困难而辍学。”这句话,袁山水并不只是说说,他曾向苏楼村群众立下誓言——一定亲眼看着村里的贫困大学生顺利毕业,不全部毕业自己绝不会走。去年11月份,全市驻村“第一书记”换届,为了那句誓言,53岁的袁山水毅然放弃了回城调动,选择留在苏楼村继续扶贫。
2017年,苏彭飞以超过一本分数线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。这件喜事却让他开心不起来,心中老是惦念着还没有着落的学费、生活费。那个暑假,苏彭飞上学的事一直牵挂着袁山水的心。他不顾身体有恙,奔波经月,为苏彭飞争取了永城农商银行5000元、李寨镇2000元以及市工商局2000元的资助,还为其办理了国家助学金、助学贷款的相关材料和证明,以及低保和金融性扶贫资助,彻底帮苏彭飞解决了难题。对于这一切,苏彭飞一直铭记于心。大学里,苏彭飞多次致信袁山水,感谢他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帮助。
“不打工上不起学,打工挣学费就会耽误学业,贫困学生必须得到更多的关注。”连续3年每月超过21天在村扶贫,袁山水对教育扶贫颇有心得。他认为,摆脱贫困需要智慧,而培养智慧,教育是根本。在袁山水带领的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,苏楼村全部6名贫困大学生应享尽享资助政策,上学没有后顾之忧。“扶贫先扶志和智,读书是铲除穷根的重要手段,扶贫工作队会一直全力关注贫困学生上学问题。”袁山水态度坚决。
而得知苏楼村6名贫困大学生要来东城区看望自己,袁山水赶忙拒绝了——李寨镇到东城区有1小时车程,来一趟太不容易了,“我去接你们,咱们在村室座谈”。2月24日上午7点40分,袁山水准时到西城区接上打零工的苏彭飞回苏楼村。在苏楼村村室,该村其余5名贫困大学生已等候多时。熟悉的场景、相同的布置,一场道别茶话会开始了。上一次坐在这里的时候,还是年前迎春茶话会上他们向袁山水讲述校园生活和人生规划。
“彭飞,你现在是班长和教师助理,一定要好好干”“明薇、子文,跟我说说你们新学期有什么规划”“正是因为家庭困难,才更要扼住命运的咽喉,做一个合格的人”“快开学了,路上注意安全,有困难及时给我打电话”……畅谈人生理想,畅谈大学生活,畅谈人生规划,熟悉的话语、温馨的问候让苏彭飞热泪盈眶。
座谈之后,贫困大学生们一同来到抗大四分校旧址,听袁山水讲述红色历史。这也是每次座谈,袁山水必带他们进行的一项议程。他希望通过让贫困大学生们铭记“红色气质”,传承好“红色精神”,将来做一个于家乡、于社会有用的人。